
修平科技大學致力推動台灣永續目標與世界趨勢接軌,近日獲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頒發「2024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獎」和「2024第八屆台北金鵰微電影展銀獎」肯定,並於8月8日至10日參加在台北世貿中心舉辦的為期三天的「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」,藉以展現推動永續發展的執行成果,以及表揚修平科大校在實踐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(SDGs)上的貢獻。 本次修平科大表現亮眼,以「文蛤智慧養殖永續發展計畫」獲得金銀雙獎。校長陳美菁出席頒獎典禮接受表揚,計畫主持人陳献庚處長陪同出席參與盛會。計畫主持人陳献庚處長表示,修平科大師生團隊走出教室,運用自身科系專業帶至場域,進行感測器的裝置與監控,將所學運用在解決漁民所遇到的問題,讓養殖場的各項狀況都可以數據化,協助漁民隨時掌握狀況,提供生產與行銷方面的助力。 修平科大深耕中部地區多年,秉持對社會人文關懷的理念,長期協助解決包含彰化埔鹽、田中、社頭、二水、伸港,以及雲林口湖等區域問題,積極運用院系優勢,持續推動產業與社區實踐服務及學習,並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(SDGs)指標,透過人文關懷與科技導入,致力實踐環境、社會及經濟等層面的永續發展,逐漸成為肩負社會責任重擔的要角,豐碩成果令各界激賞。
137縣道位於彰化縣東側,一條南北向的公路,在日治時期因應人口增加、聯繫聚落,以及對外發展,由殖民政府闢建的軍用道路,直到光復後才正式更名為山腳路,位於八卦山下的山腳路是聯絡彰化社頭、田中、二水三個鄉鎮的重要道路,早年以農業文化為主,盛產龍眼、鳳梨、稻米等作物,養育了數代的台灣居民,此次讓我們著眼在田頭水地區,以不同的視野,開啟田頭水的新篇章。
面對氣候變遷與疫病挑戰,傳統文蛤養殖困難重重。修平科技大學USR計畫團隊深入產地,透過感測科技與數據分析導入智慧管理,協助養殖戶提升成活率與養殖效益,打造文蛤產業永續發展的新典範。 在這場【疫蜊之間】的挑戰中,修平與在地攜手共創希望。
臺灣文蛤養殖業,歷史源遠流長,近幾年卻發生大量暴斃及生長遲緩的現象,嚴重影響漁民收成,打擊生計。雖然漁政單位及產學界展開許多合作研究,仍無法確切掌握文蛤死亡原因,目前主要仍歸咎於氣候異常、養殖技術無法突破等,對於臺灣貝類養殖大縣,彰化、雲林、嘉義、台南等更是一場長期抗戰。修平科大工程學院除申請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以自身師生團隊持續開拓IOT、資料庫建立、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之外,更結合了雲林口湖的養殖場域、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教師,以及台西水產試驗所研究員等產官學三方領域的鏈結,期望能協助解決臺灣文蛤養殖所面臨的困境。